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研究方法甲下
Social Research Method (2) 
開課學期
108-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國明 
課號
Soc3049 
課程識別碼
305 312A2 
班次
 
學分
4.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星期五6,7(13:20~15:1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週五6,7節為實習。實習地點:社203、205、207、209、211。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2Soc3049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使用質化方法意味著學習與不確定、模擬兩可及困惑共處。…這也意味著要做很多決定以開創出一條路,過程中只有模糊的路標,而且沒有人會給你金色星星和好分數。...好幾次在田野中,我極度渴望有個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可以遵循—如有個SPSSX指令輸進電腦,然後就自動產生結果。…雖然質性研究不可能有特定的規則讓人直接輸入電腦,但它可以(我認為是應該)提供新進研究者更多關於資料搜集、資料分析以及質性研究寫作的具體指引。」
--- Annett Lareau

本學期的課程內容為質化研究,尤以田野研究(民族誌)與歷史社會學為重心。學生將從本學期的課程中學習到田野研究的資料蒐集程序與分析方法;敘事分析,以及社會學的歷史研究。質化研究雖然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可以遵循,但是,透過上課演講、指定閱讀、團體研究和個人作業的進行, 本課程希望能提供路標的指引,幫助修課學生開創一條研究的路。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不僅是在訓練社會學專業的研究能力,同時也希望培養學生能夠理解他人,描述現象,說故事,從混沌的世界中看出現象關聯的能力,並把這樣的能力用來關照日常生活世界。 
課程要求
1. 期末考,佔學期總成績25%。開書考,可以攜帶任何資料。
2. 個人作業,佔學期總成績35%;修課學生將獨自完成三作業。作業需以紙本繳交,實際規定繳交日期以課堂上宣布為準。如有特殊情況無法於按時繳交者,應事前徵得許可。遲交一週,扣兩個等第;遲交兩週,扣四個等第:超過兩週後不得補交。
3. 團體研究,佔學期總成績40%。包括個人表現(如田野筆記、逐字稿、出缺席、助教對討論參與和工作投入的評估,和組員互評),和團體表現(分組作業、口頭報告和期末報告)。本學期團體研究的進度與分組作業,請參見另一份「實習課程內容與進度」大綱。
4. 以上各項評分項目佔分比率,可能進行調整。若有調整會在課堂上討論並說明。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分週進度
第一週 3/4 社會學研究的多重典範
Robert Alford 著,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第三章〈論證的建構〉,頁85-119,台北:群學

第二週 3/11 田野方法導論
Eliot Liebow著,黃克先譯,2009,泰利的街角,第二章〈男人與工作〉,頁20-45,台北:群學
Robert Alford 著,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第三章〈論證的建構〉,頁153-175,台北:群學
Robert Yin 著,李政賢譯,2011,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第一章,〈何謂質性研究?你為何考慮做此種研究?〉,頁3-28

第三週 3/18 進入田野/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Lofland, John., and Lyn H. Lofland, 著,任凱、王佳煌譯,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第三、四章, 頁45-96, 台北:五南

第四週 3/25 個案選擇與深度訪談
吳嘉苓,2012,〈訪談法〉,瞿海源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pp.33-60. 台北:東華
Weiss, R. S. (1995). Learning from strangers: The art and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 Ch. 2. Simon and Schuster.

第五週 4/1 參與觀察與田野筆記
Robert Yin 著,李政賢譯,2011,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 第七章〈記錄資料〉,頁179-201,台北:五南
Lofland, John., and Lyn H. Lofland, 著,任凱、王佳煌譯,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第三、四章, 頁45-96, 台北:五南


第六週 4/ 8 焦點團體與內容分析
Babbie, E. R. (2015).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Nelson Education. Pp.322-334
Uwe Flick 著,李政賢等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第十章〈焦點團體訪談法和討論〉,台北:五南,頁 181-200
林國明,2014, 審議的不平等:台灣公民會議的言說互動分析,台灣社會學,27:1-50

第七週 4/15 深度描述與詮釋
Norman K. Denzin 著,張君玫譯,2000,解釋性互動論,第五章〈深度描寫〉,頁135-167台北:弘智
劉若凡,2015,成為他自己,台北:衛城,頁131-198

第八週4/22 田野資料分析:譯碼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徐宗國譯,1997,質化研究概論,第五章和第六章,頁63-162,台北:巨流

第九週4/29 期中彈性時間

◎ 5/6 繳交第一次個人作業

第十週 5/6 敘事分析
觀看電影:教父第一集
Riessman, Catherine Kohle. 王勇智、鄧明宇譯,敘說分析, 台北:五南,頁3-54

第十一週 5/13 生命傳記與敘事
觀看紀錄片:末代叛亂犯;閱讀廖偉程訪談稿
Uwe Flick 著,李政賢等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第九章〈以敘說作為研究資料〉,台北:五南,頁157-179
胡慕情,2016,血是怎麼冷卻的: 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端傳媒


第十二週5/20歷史社會學導論
林國明,2012,歷史研究方法,瞿海源等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東華書局
劉若凡,2015, 成為他自己,台北:衛城,頁201-306

第十三週5/27 鉅視結構比較分析
Skocpol, Theda, 劉北成譯,1998[1979],《國家與社會革命》,台北:桂冠 pp.3-225

第十四週 6/3事件、敘事與過程
林國明,2003 〈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五期,頁1-71,台北:台灣社會學編輯委員會

第十五週 6/10 期末考

◎ 6/17 繳交第二次個人作業

第十六週 6/17 期末報告

第十七週 6/24 撰寫團體期末報告和個人作業

第十八週 7/1 撰寫團體期末報告和個人作業

◎ 7/3 繳交團體期末報告和第三次個人作業

 
參考書目
參閱分週進度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25% 
 
2. 
個人作業 
35% 
 
3. 
團體研究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3/04,3/06  社會學研究的多重典範 
第2週
3/11,3/13  田野方法導論 
第3週
3/18,3/20  進入田野/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第4週
3/25,3/27  個案選擇與深度訪談 
第5週
4/01,4/03  參與觀察與田野筆記
 
第6週
4/08,4/10  焦點團體與內容分析
 
第7週
4/15,4/17  深度描述與詮釋
 
第8週
4/22,4/24  田野資料分析:譯碼
 
第9週
4/29,5/01  期中彈性時間 
第10週
5/06,5/08  敘事分析 
第11週
5/13,5/15  生命傳記與敘事 
第12週
5/20,5/22  歷史社會學導論
 
第13週
5/27,5/29  鉅視結構比較分析
 
第14週
6/03,6/05  事件、敘事與過程 
第15週
6/10,6/12  期末考 
第16週
6/17, 6/19  期末報告